剧评窗

长评丨“非原著党慎入”可不是什么夸奖

墨恋 · 3月29日 · 2022年 · · 936次已读

本篇内容原地址:微信公众号 “网配小透明”→ 原地址


透明菌:

在广播剧选题里,改编or原创,到底谁更难,一直是争议不断
个人觉得,它们各有利弊
改编有原著做后盾,世界观更为完整、易把控
同时,改编者也常常容易陷入无法脱离原著,难以非原著党视角处理作品改编缺陷的思维死角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,对非原著党不友好

《此间清浊》是一个类似于《花镜》的系列故事,又有点像《哑舍》。
第一期《分裂症》,听下来稍显疲惫,对于非原著党,并不是特别的友好。

《此间清浊》之《分裂症》 正剧海报

当先感谢一下后期,渲染了一个很好的氛围,使我没有那么容易出戏。
然后,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。

  剧  本  

因为有原著的关系,编剧在改编的时候,容易陷入自己的环境里,产生当局者迷的情况。
不巧的是,这个剧的原著和编剧还是同一个人。

一体机利弊

我见过比这种更加“独断专行”的配置。
最夸张的是,原著,编剧,策划,导演,主役和后期都是同一个人,你们懂的,那种传说中的“一体机”。

这其实有好也有坏。
优势是对原本的剧情非常了解,会把重点把握十分清楚,就不会出现改编的时候偏离,或者后期制作上表现有误差的问题;
但是问题就在容易出现将原情节刻骨铭心之后的自我沉浸。

这个剧的自我沉浸在前4分钟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前面整整四分钟,整个剧没有提到一个有效名字,听起来就感觉人物关系非常扑朔迷离。

我也是对照一些细节叫法,对照角色表,才将将把声音和人物对起来。
有的时候,说话的人超过两个,就会产生出戏的感觉。

看起来只是个小细节,但是真的非常影响听众的观感。

第一遍听这个剧的时候,开头四分钟由于名字的关系,沉浸感不强,听着就比较辛苦。
但是后期听到“白公子”出现的时候,我大概就已经知道,这应该是个分集主要角色,这一集应该就是把这个人的故事说清楚。

“白公子”这个人物出现之后,出现了很多类似于闪回的幕次,这些幕次依次推进说明了“白公子”这个角色的性格成因。
但随着幕次上按时间逐渐深入,却不能够非常明显低能表现出这个人“江郎才尽”却依旧想要靠换去灵感自我满足。

第二遍听这个剧,在人物都对得上号的同时,我能感受到更多的是,这个故事讲得有些支离破碎。
看完原著,我能非常明白这个“白公子”是个啥样的人。但是广播剧里,听过来就没有那么的清晰。

这个剧情在写成剧本之前,按照起承转合完整的捋一下,可能会更加清晰,听上去也更加好。

  配  音  

整个剧听下来,我一直觉得,孟之一、徐无霄、北寻,这仨不在一个空间里。
无论是在声像处理上,还是在演艺上,这仨都有一种,自个儿演绎自个儿的感觉。

孟之一(cv:水易冬华):水易冬华是那种京腔古早高干文的浪荡子的样子;
徐无霄(cv:沫生【笙笙入耳】):沫生过于深沉,像是刑侦剧的感觉;
北寻(cv:以煦):以煦又有一种现代小言的样子。

诡异莫名。

这种故事套故事的模式,主角的故事可以娓娓道来,每集重要角色的故事也需要起承转合。
这就需要编剧好好琢磨其中重点。
要学会合理的删减,遵循基本法把小故事讲精的同时把大故事串完整。

我们常说一个剧的剧本是这个剧的底线,CV和后期这种发声的部门是这个剧的上限。
守住下限,拓宽上限,多方面配合,才能让这个剧更加精彩。

微信公众号ID :audio-drama

 传 送 

此间清浊之 分裂症 – 猫耳FM (missevan.com)